习近平总书记在性交视频 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2025年7月,性交视频 和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组建联合访谈团,赴湖南省开展“832工程”访谈和调研工作,记录湖南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湖南案例、湖南经验。
7月8日,“832工程”湖南线辰沅新声队从辰溪县出发,开启为期4天的访谈调研活动,拟完成怀化市的两个原国家级贫困县(辰溪县、沅陵县)的调研任务。
本组调研的第二站,是一座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沅陵县。沅陵县隶属湖南省怀化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湖南省面积最大的县,总面积5852平方公里。县境东接桃源县、安化县,南邻溆浦县,西连古丈县、泸溪县,北靠张家界市永定区和常德市石门县。全县总人口约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沅陵县地处武陵山脉东南麓,沅水中下游,素有"湘西门户"之称。境内山川秀丽,河流纵横,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良。沅陵历史悠久,是湖南省建县最早的县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朝廷博士官伏胜冒险藏书简上千卷于沅陵二酉山洞中,保存了中华文化火种。
沅陵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试点县。近年来,沅陵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产业,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至2020年,沅陵县153个贫困村实现脱贫,32622户113335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2019年,贫困发生率降至0.73%。2020年8月,沅陵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
产业赋能促增收,搬迁安居幸福长
7月10日上午,辰沅新声队到达沅陵县农业农村局开展访谈。博士生冷文杰对沅陵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德周开展访谈,围绕脱贫攻坚中的关键环节展开深入交流。关于建档立卡户的精准识别方式,李德周介绍,识别工作主要从收入水平入手,同时结合大数据比对,全面核查农户家庭实际情况,确保精准锁定帮扶对象。
关于产业发展,李德周表示,沅陵县以茶业为核心推进产业扶贫,这一产业直接带动十几万茶农就业,成为贫困户增收的重要支撑。除茶业外,中药材产业同样是县域特色扶贫产业。他特别分享了一个故事:当地一名近五十岁、未婚且生活困难的贫困户,在中药材产业扶贫政策扶持下不仅成功脱贫,而且收获了幸福生活,如今年收入已达数十万元。这一实例生动体现了沅陵县“精准扶贫、缺什么补什么”的帮扶理念。
关于就业帮扶举措,李德周提到,县里通过设立帮扶车间等,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和技能培训;针对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还会提供个性化帮扶。在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方面,李局长认为,产业帮扶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入增长,能直接激励贫困户主动参与;而技能培训则为他们持续增收培育了“造血”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发展动力。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博士生冷文杰访谈沅陵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德周
7月10日上午,辰沅新声队到达沅陵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太安社区开展调研,先后参观了太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太安社区帮扶车间、太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五年前,沅陵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534户17047人,其中建成集中安置点34个,集中安置2706户10068人;分散安置1828户6979人。经过五年的持续发力,沅陵县逐步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打造为新型城镇化“新名片”。
沅陵县太安社区是湖南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是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湖南省文明社区。安置区占地143亩,安置房52栋,共安置1359户5206人。走在沅陵县太安社区,一栋栋住宅楼错落有致、一条条道路宽阔平坦、一块块幸福菜园点缀其中,水、电、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应有尽有,处处可见易地搬迁群众脸上幸福的笑容。沅陵坚持“建设生态社区,提升社区服务”的理念,配套建设幼儿园、充电站、“微菜园”等生活设施,满足居民生活休闲需求。
沅陵坚持拓岗位、提技能、优服务,全面加强就业服务工作,让搬迁群众就业更“乐业”。把生产车间开设到易地搬迁安置区,优先安排有意愿的搬迁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截至目前,开设帮扶车间43家,实现搬迁群众就业221人。
▲参观太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太安社区帮扶车间
▲易地搬迁户微菜园
随后,硕士生杨芷婕对一位在太安社区帮扶车间就业的易地搬迁脱贫户展开了访谈。该脱贫户提到,自从易地扶贫以来,家里的吃住和出行都有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曾经独门独户的出行难、用水用电不便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家里五口人得到了125㎡的新房子,搬入新家后,不仅住房条件得到大幅提升,还能随时得到家门口的医疗服务。在家门口的帮扶车间工作,既方便照顾生病的父母,还让孩子享受到县城更好的教育资源。在易地搬迁社区中,贫困户不仅能通过帮扶车间、外出务工等多种途径增收,还能享受技术培训、补贴补助、小额免息贷款等助力,特殊群体更有专人定期走访帮扶。如今,脱贫户的腰包鼓了,生活底气足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稳稳筑牢了不返贫的根基。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硕士生杨芷婕访谈一位在太安社区帮扶车间就业的易地搬迁脱贫户
农产融合拓新路,产业兴村谱新篇
7月10日下午,辰沅新声队到达沅陵凉水井镇王家岭村开展调研,参观蓝溪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蓝溪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占地面积1000亩,总投资5000万元。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示范园以发展农业为核心,积极探索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增粗、供应链畅通,形成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旅游观光、研学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生态、环保、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凭借“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创新模式,园区带动周边5个乡镇1万余人通过农业种植增收,长期员工达100余人,季节性工人2000余人,让上百家庭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
▲王铁刚介绍蓝溪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蓝溪农业全自动智能育苗设备
▲辰沅新声队调研蓝溪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7月10日下午,硕士生贾宝成对凉水井镇党委书记谭顺环进行访谈。谭顺环为我们介绍了该镇的脱贫攻坚道路。首先,凉水井镇在脱贫攻坚中明确乡镇职责,通过分解任务、压实责任,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脱贫标准,同时注重引导群众从“输血”转向“造血”,建强村级党组织。该镇依据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规划了工业、特色农业、粮食安全、生态保护四大产业板块,结合实际推动产业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还通过统筹资源分配,针对不同村庄和家庭情况精准帮扶,如发展种植养殖、提供技能培训促进务工等。
其次,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乡镇层面面临资金项目、群众宣传引导、个性化需求差异等困难,通过多汇报争取资源、镇村及工作队干部结对帮扶加强宣传、因地制宜解决合理诉求等方式应对。最后,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方面,该镇坚守不返贫底线,持续保障“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打造人居环境示范点,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时干部与群众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令人动容。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硕士生贾宝成访谈凉水井镇党委书记谭顺环
随后,硕士生邹城捷对王家岭村村支书王铁刚进行了访谈。每个村的脱贫攻坚都需要因地制宜,他始终走在脱贫攻坚一线,为我们介绍了王家岭村脱贫攻坚的过程。首先,王家岭村脱贫攻坚的核心路径是依托产业发展破解人多地少的困境。自2008年起,村里通过发展蛋鸡养殖、有机肥加工、蔬菜种植及加工等四大循环农业产业,打造融合产业示范园,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尤其为老年人、妇女等群体设置灵活零工岗位,同时通过土地流转(每亩 600-800 元)和优先用工机制,让村民获得租金与务工双重收入,9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产业帮扶实现脱贫,且村民因有事可做而主动退出贫困户队伍,民风积极向上。
其次,在帮扶支持与基层治理方面,脱贫攻坚期间有市工作队驻村帮扶,每年提供 50 万专项产业发展资金并指导项目申报;村里通过多开会、讲政策化解矛盾,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和零上访,同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土地机械化耕作,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最后,在巩固成果与未来规划上,村里制定乡村振兴产业规划,已实施燃气公司等项目,下一步将整合资源建设农业产业园,发展研学与乡村旅游融合的三产项目,目前村内就业便利,工资水平可观,村民在家门口即可就业,为持续增收和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性交视频 硕士生邹城捷访谈王家岭村村支书王铁刚
真帮实扶助攻坚,民沐春风享幸福
7月11日上午,辰沅新声队抵达沅陵县二酉苗族乡四方溪村,硕士生赵怿玮对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陈伟开展访谈。陈伟始终走在脱贫攻坚的前线,详细分享了脱贫工作中的经验。关于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主要有:在服务基层群众中发挥联系纽带作用;在建强基层党组织过程中发挥表率引领和督促指导作用;在推进强村富民的征途中发挥帮扶的核心作用;汇聚多方力量合力决战脱贫攻坚中发挥关键的支撑作用;在提升农村有效治理的实践中发挥导向和探索性作用。
关于如何处理与村支委和村委之间的关系: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坚守角色定位,主动理顺与村两委工作关系,争取理解与配合;主动分担责任与压力,尊重理解关心村两委人员,争取信任与支持;坚持原则底线,帮助规范村两委工作流程,避免因工作影响相互之间的关系;坚持调查研究,村里重大事项研究前要充分做好功课,尽量减少失误,避免因决策影响相互之间关系;平时要多沟通交流,及时掌握村两委人员思想状况,避免因思想情绪影响相互之间关系。
最后,陈伟不断强调“真帮实扶”,他说“我不是一人在驻村,而是后面站着一个强大的后盾单位,更好帮扶是乡村发展的阶梯”。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硕士生赵怿玮访谈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陈伟
随后,辰沅新声队抵达二酉苗族乡四方溪村脱贫户家中与脱贫户交流。脱贫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脱贫攻坚帮助了自己的孩子上学和工作,以及村里修路修桥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都让他非常感激和感动。
▲辰沅新声队到脱贫户家中交流
▲辰沅新声队调研二酉苗族乡四方溪村
调研花絮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博士生冷文杰对沅陵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德周访谈后赠书留念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硕士生杨芷婕对在太安社区帮扶车间就业的易地搬迁脱贫户访谈后赠书留念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硕士生贾宝成对凉水井镇党委书记谭顺环访谈后赠书留念
▲性交视频 硕士生邹城捷对王家岭村村支书王铁刚访谈后赠书留念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硕士生赵怿玮对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陈伟访谈后赠书留念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性交视频 联合新闻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共同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
设计 责编:马文林
审核:陈佳莹 宋枫
相关新闻
-
应新同行|青春赛道上的青年身影
2025/08/01
-
应新同行|从成长到成才——师兄师姐说培养
2025/07/31
-
应新同行|应经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早知道
2025/07/30
-
应新同行|应经本科专业早知道
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