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性交视频 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2025年7月,性交视频 与新闻学院组建访谈团,赴江西省开展“832工程”访谈与调研工作,明确交通扶贫在江西省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记录江西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江西案例、江西经验。
7月30日,性交视频 与新闻学院的联合调研团队赴江西省九江、上饶市,开启为期9天的访谈调研活动,拟完成九江市1个原国家级贫困区县(修水县)、上饶市4个原国家级贫困区县(鄱阳县、余干县、横峰县、广信区)的调研任务。
调研团第三站来到余干县。余干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南岸,信江下游,南北长87公里,东西宽38公里,呈南北狭长状,全县总面积为2336平方公里。余干县为上饶市西部农业大县,东与万年接壤,南毗余江、东乡,西连进贤、新建、南昌,北邻鄱阳、濒临鄱阳湖,与都昌县隔湖相望。县城余干镇位于全县的中心,处于信江下游的滨湖平原上,地势平坦低洼,湖泊众多,港汊纵横。陆路距南昌175公里(直线距离约70公里),景德镇市141公里,鹰潭69公里,位于三市之中;向东至上饶市200公里。
余干县,全县户籍人口将近百万,为鄱阳湖区人口大县之一,人口基数大、人均耕地不足,加之距离上饶市区近百公里,交通长期不便、工业基础薄弱,缺少支柱型产业支撑,多重因素叠加,使余干县长期处于国家级贫困县的行列中。
脱贫攻坚,使全县138个“十三五”贫困村和6个省级深度贫困村全部退出,让34011户、126073名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增收。2019年4月28日,省政府批复余干退出贫困县序列;2019年7月,顺利通过了国家第三方评估退出抽查,从此甩掉戴了33年之久的贫困县帽子。
▲余干县风光
南果北移致富路,四好公路新篇章
8月3日下午,调研团到达余干县大溪乡脐橙种植基地,大溪乡党委书记毛喜欢与岭底村驻村第一书记周新明介绍当地脐橙产业的发展情况,余干县农业农村局区域协作考核股股长余光明陪同调研。
▲性交视频 本科生廖清香、本科生叶佳宸访谈大溪乡党委书记毛喜欢
在访谈过程中,毛喜欢书记介绍道,大溪乡境内有近7万亩山林地,自然生态资源丰富。2016年3月,大溪乡引来客商薛玉发到杨源村,成立万民果业种植合作社,种植脐橙3600亩。万民果业种植合作社还采取统一供苗、统一指导、统一回购的订单模式,与种植户签订合同,带动村民种植脐橙6000余亩。目前,全乡共发展脐橙种植1万亩。
在企业入驻前,当地原有种植果树,但存在非连片,规模小的问题,在16年后(脱贫攻坚时)百果园种植基地落地之前缺乏整合和规划。企业租用荒地,居民获得了租金收入,同时参与务工,居民可全年参与工作,增加个人收入,从而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在访谈过程中,脱贫户户主杨小平几度落下泪来,让我们深深体会到脱贫攻坚对群众生活的改善。
▲性交视频 本科生白红雨、新闻学院本科生许一晨访谈大溪乡脱贫户户主杨小平
岭底村驻村第一书记周新明介绍道,大溪乡脐橙产业依托百果园销售链,减少销量风险,在当地认可度高。江西省原有知名脐橙品牌赣南脐橙,但由于赣南脐橙黄龙病等问题,导致原有赣南果园出现脐橙品种趋于单一,果园砍伐,水土流失等问题,同时赣北地区由于气温较低,黄龙病的传播受到自然抑制,目前尚未发现大规模的黄龙病疫情。因而当地试点南果北移,种植赣南脐橙,与此同时赣北地区的低温气候也带来防寒防冻需求。当地企业采用了简易防寒材料进行覆盖,通过提升地表温度来保护橙树免受低温冻害,进一步保证脐橙质量。依托赣南脐橙的品牌效应,多方合作助力民生。同时当地政策进一步支持,降低企业成本。同时未来期望推行多种经营模式,例如高度差异化种植,套种西瓜、甜瓜等。
近年来,大溪乡乡政府有效整合统战资源,推动线上线下统战工作共促共进。2024年,余干县成立了网络人士联谊会,充分发挥电商、微商经营者、网络红人等网络人士作用,组织网络人士开展“‘网’聚人才 ‘橙’E 满满”同心·沙龙活动。同时精心打造网络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2个,面向脐橙产业相关企业,提供人才政策支持、创业辅导、法律咨询等配套服务10余次,汇聚网络人士力量共同助推脐橙产业发展。同时成立余干县网络人士“兴农助农”工作室,引进脐橙产业领军人才1名,精准培育脐橙种植能手、品种改良技术高手、大棚管理服务好手80余人。通过示范带动,脐橙新品种“余干笑脸橙”,橙果糖度提升2%左右,丰产期亩产高达4000余斤,带动30余名脱贫户100余个剩余劳动力就业,有效推动村民、村集体双增收。
▲性交视频 本科生李宜芳、新闻学院熊奕辰访谈岭底村驻村第一书记周新明
随后,性交视频 博士生王莹莹访谈余干县交通运输局八级职员张忠水。张忠水介绍道,近年来,余干县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以扶贫村为重点在全县摸排采集通村公路数据,优化路网发展结构,始终把交通作为脱贫攻坚先行项目,锁定交通发展瓶颈问题,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3年底,余干县全县共有公路总里程3193.975公里,通路率达到百分百,构建了“畅、安、舒、美”的农村交通新面貌。
余干县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高质量发展以来,农村公路通行能力有了明显增强,并带动了沿线区域建设与开发,推动沿线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特色养殖业、运输业等产业发展;降低了乡村特色农副产品以及生产资料的运输成本,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公路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激发旅游经济的活力,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奔康,为余干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性交视频 博士研究生王莹莹访谈余干县交通运输局八级职员张忠水
红色研学扬精神,积分治理生动力
8月4日上午,调研团抵达鹭鸶港乡沿河村白梅故居陈列馆,学习沿河村红色研学路线发展经验、乡村治理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实践做法。
当地依托白梅烈士故居,发展红色旅游业与研学路线,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聚焦白梅烈士革命事迹,对白梅烈士生前故居进行提升改造,建设白梅纪念园。园内设有白梅故居陈列馆、红色文化广场、红色文化墙、烈士塑像的纪念园。建成以来多方来访,重温红色历史,学习烈士精神,这里成为红色教育研学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与上海财经大学等学校实现合作。
▲调研团参观白梅烈士故居
在脱贫攻坚期间,驻村工作队与村委会依托当地温润气候与富硒土壤,先后建成1200亩果蔬种植产业园、300亩稻虾共作基地,村民以土地入股、劳务参与、年底分红三种方式分享收益。同时,南昌铁路局作为当地的定点帮扶单位,助力基础设施建设,硬化产业路18.6公里,铺设灌溉管网21.4公里,新建冷链仓储600平方米,彻底解决了“种得出、运不走、卖不掉”的老大难问题。同时依托7公里外的余干高铁站,南铁每年定向招聘本村保洁、安检、餐饮等岗位40余人次,人均年增收2.8万元;同时在车站设置“沿河村农品专柜”,把产业园的鲜活果蔬直供列车,让“菜园子”连着“车厢子”。
为破解“丰产不丰收”难题,南铁注册成立“余干县沿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入驻国铁商城,开设“铁路消费帮扶直营店”。2023年,公司采购本地米油、干货320吨,作为3.6万名铁路职工的工会福利;南昌市区5家“沿河村特产旗舰店”同步上线美团、抖音小店,实现“当日采摘、次日到家”。线上销售额突破1200万元,直接带动276户脱贫户人均增收5400元。
2022年,沿河村与南铁驻村工作队联合推出“乡村振兴加油站”积分制。以“积分制”为纽带,沿河村构建起一套科学、透明的文明考核体系。村民的日常善举被转化为可量化、可兑换的积分,洗衣粉、洗发水等生活用品成为文明行为的“有形回报”。这种“小积分”撬动“大文明”的模式,既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也让乡村治理从“任务驱动”转向“主动作为”。两年来,累计发放积分18.7万分,兑换物品折合26.5万元,红白事简办率由42%提升至93%,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沿河村“乡村振兴加油站”宣传栏
山泉活水生有机,订单闭环富乡邻
8月4日上午,调研团抵达余干县瑞洪镇新塘村渔业养殖基地,了解当地特色二次养殖产业。余干县瑞洪镇麻溪山以优质岩泉水闻名,水质优良,同时依托鄱阳湖畔天然的地理条件,余干县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超过38万亩,为泉水鱼生产提供了丰富资源。依托丰富的水系、渔业养殖、交通优势,2024年引进广东佛山粤赣珑头渔业有限公司、广东美思优康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逸隆农业有限公司及佛山品美甜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亿元,组建江西赣鄱渔业有限公司并落户瑞洪。
泉水鱼也被称作吊水鱼、瘦身鱼、聪明鱼。本基地以高于市场的保护价收购周边居民已养至商品规格的草鱼、鲢鱼等,转入独立山泉池进行二次养殖:全程以过滤、矿化后的山泉水循环饲养,不投任何药物和促长剂。15—45天的“瘦身”过程,可让鱼体脂肪降低30% 以上,同时使药物残留率降至零,顺利取得绿色有机认证,抬升产品附加价值——A级品每尾可比原售价高出20—30元。
为满足不同客户场景,“赣鄱”泉水鱼实行分级定制养殖,分别有C级(15天):轻食减脂餐专用,规格500g左右,肉质紧实、低脂;B级(30天):中高端餐饮整鱼出餐,规格750g;A级(45天):刺身级标准,规格1kg以上,肌间脂肪≤2%,已销售往上海多家黑珍珠日料店。差异化的养殖周期使基地能够在淡季稳产、旺季保供,始终保持卖方市场的主动权。
该产业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端集单,企业销售团队常驻上海、杭州、南京等消费能力强的城市,与生鲜平台、高端日料店签订年度供货协议;第二部分为中端分单,养殖基地按“一池一订单”原则,把需求分解到养殖户,明确规格、数量、交货时间;最后后端回购,基地以合同价统一回购,确保养殖户“养多少、卖多少、赚多少”。目前,仅一个标准山泉池即可容纳1万余尾鱼,全镇已建此类鱼池120余口,年可调度活鱼1000吨以上。
该基地凭借规模与品牌优势,掌握议价权,却选择“让利”:与养殖户签订三年保护价协议,年度收购价不低于市场均价110%,并设立200元/吨交通补贴。2023年,瑞洪镇及周边430余户养殖户户均增收3.8万元,直接及间接带动就业1200余人。目前,江西赣鄱渔业有限公司一期已建设完工,可同时养殖各种鱼类23万公斤。2025年预计可养殖750万公斤鱼,年底将建成二期项目,2026年预计可养殖鱼类超过1500万公斤、产值2.5亿元,并且已在浙江省开化县、广东省佛山市等地建仓,建立健全自主独立销售网络,让特色泉水鱼“游”出产业致富新路径。
▲调研团调研“赣鄱”泉水鱼生态养殖基地
炼苗育鳝强产业,协会联动稳增收
8月4日上午,调研团抵达余干县瑞洪镇后山村黄鳝育苗产业基地,了解当地黄鳝养殖产业的发展情况。后山村原有退捕渔民有317户,退捕禁捕后,他们的就业和生计就成了最大的问题。后山村通过政府支持,将瑞洪镇原菌菇种植基地改造成黄鳝育苗养殖基地,成立了水产养殖合作社,村干部带头动员317户退捕渔民从事水产养殖并加入养殖合作社。截至2023年,后山黄鳝养殖基地面积共有4000余亩,来自全国各地水产品市场求购发货黄鳝的来电来函络绎不绝,年产量5000余吨,年销售收入3亿元,纯收入3800余万元,带动300多户村民致富,每户平均增收达到10万元。
培育黄鳝的第一步是“炼苗”,一个批次三十万斤左右野生苗将在24℃-32℃来回变换的水温中、循环三次培养15日左右,从而达到筛选苗种质量、淘汰弱苗、提高后期成活率的效果。此外,炼苗能够减少药物使用,降低成本和药物残留,也减少了去除死亡苗种的人力成本。养殖过程中通过蒸汽和空气来控制温度,先升温再降温多次循环来模拟外界环境筛选苗种。炼苗技术来自于当地以及全国其他地区养殖户的逐步探索,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当前市场黄鳝养殖技术还未完全成熟,与鱼类养殖不同,黄鳝养殖过程中人工合成饲料无法替代天然饲料,因而当前黄鳝还是偏向于天然苗养殖,前期成本较高,占总成本80%左右。此外,在繁育方面,人工繁育成本较高,适合繁育的亲本数量较少,孵化失败率较高,人工技术尚不成熟。
▲后山村黄鳝炼苗基地
炼苗结束,精英苗转入成鳝池。池塘中央 80%面积架设网箱专养黄鳝;四周20%水面放养白鲢、花鲢,滤食残饵、粪便,天然净化水质,减少换水与用药。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
为了精准养殖、保证村民收入,当地成立了黄鳝养殖协会。黄鳝容易患上肠炎导致减产,为此,瑞洪镇黄鳝协会办起“精准投喂培训班”,要求养殖户按水温15℃以上日喂2%、20℃以上日喂3%的标准严格执行,降低黄鳝肠炎的风险。黄鳝养殖对气候的要求同样苛刻:水温低于10℃即停食,高于32℃易暴发烂尾病。因此协会与气象部门共建预警群,遇极端天气提前48小时发布“统售令”,集中出货、分摊风险。同时黄鳝的市场价格随节日波动,端午、中秋最高可冲到60元/斤,春节后最低跌至28元。协会通过统购统储、错峰销售,保证养殖户每斤至少多赚3元,能够有相对稳定的收入。
2023年,瑞洪镇黄鳝销量4200吨,产值2.3亿元,带动860户养殖户户均增收4.6万元。眼下,二期500亩智慧鳝塘正在扩建,水温、溶氧、氨氮数据实时回传手机APP;人工繁育车间也已破土动工。
▲后山村黄鳝养殖基地成鳝池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性交视频 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
设计 责编:马文林
审核:陈佳莹 宋枫
相关新闻
-
性交视频 2025年教师节表彰光荣榜
2025/09/17
-
性交视频 第二期“绿色经济与循环商业”MBA公开课暨2026“先锋洞见”对话活动举办
2025/09/17
-
“832工程”专题|2025年9-12月调研团成员全校招募开启!
2025/09/11
-
“832工程”专题|西藏线-那曲4500访谈团在色尼区
2025/09/11